像林彪那樣“打”營銷大戰(zhàn)
中國鞋網11月30日訊,在開國十大元帥中,只有林彪是唯一一個身首異處,最終沒能進八寶山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從大榮走向大恥的人、唯一一個從正面走向反面的人。有人說,林彪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是一個謎。是一個偏愛在事物的兩極走鋼絲的“天才”,一生可謂大雄大奸、大智大愚、大隱大顯、大喜大悲、大紅大紫而又大丑大惡。在建國前進行的22年革命戰(zhàn)爭中,林彪率部所向披蘼,百戰(zhàn)常勝,建立的功勛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而在建國后的“文革”十年浩劫中,林彪對一個個冤假錯案,一幕幕可悲丑劇,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曾被定為黨的接班人,并正式載入黨章;偏偏又是他,倉皇出逃,落了個折戟沉沙,自我爆炸的下場。所幸在軍博《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實事求是地把林彪擺進“開國元帥”的展覽櫥窗。
我認為,應以1949年建國為線,要分清楚“政治林彪”和“軍事林彪”這兩大界限。當然,如果從軍事的角度來講,林彪是一個能打仗的天才軍事統帥,這是毋庸置疑的。商場如戰(zhàn)場,隔行不隔理。每個時代都有一批譽之無愧的“當代英雄”。如果說戰(zhàn)爭年代是那些炮火硝煙中的常勝將軍們,而今在經濟大潮中則是叱咤市場風云的營銷經理們。溫故知新,憶往昔10大元帥之一林彪的赫赫戰(zhàn)功,怎不叫教我們營銷經理們悟道三分。假若把林彪比做眼下一個公司市場營銷經理的話,他的實戰(zhàn)經歷將會予以我們哪些啟示?
●伏擊亮劍,出師三捷
◎第一次的“第一槍”發(fā)生在國內戰(zhàn)爭時期,卻重整出擊制勝。
1928年春,朱德、陳毅起義軍趁軍閥混戰(zhàn)時機,在湖南進行了著名的“湘南起義”,震動全國。但軍閥爭奪不久就得到了平息,李宗仁入主湖南,他感受到來自湘南的強大威脅,派出第十七軍李宜煊一個師進剿住扎在耒陽的朱、陳起義軍。由于敵人來勢迅猛,敵強我弱,敵進我退,朱、陳匆忙收縮分散在四處的部隊來不及做任何抵抗就率主力撤走了。因走的太匆忙,沒來得及通知林彪帶領的紅二連。當時林彪駐扎在耒陽城東北十五公里的敖山廟一帶,正在那里打土豪分田地、建農會搞農民運動。林彪因不知朱、陳去向找不到主力,不得已只能率領他那一個連的弟兄和已經發(fā)動起來的農民赤衛(wèi)軍,在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情況下,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
敵人輕易占領了耒陽后,發(fā)現在敖山廟一帶還有少量起義軍在活動,當即派一個團前去進剿。一個團的敵人向敖山廟奔襲過來。林彪果斷決策打伏擊戰(zhàn)。他決定先放過前面2個營,集中兵力消滅敵人的后衛(wèi)營。因為這種伏擊戰(zhàn)最具突然性,敵人易混亂,可趁敵人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時就消滅敵人,而且自己不易吃虧,一旦打不好,可迅速撤離戰(zhàn)場。但打這種伏擊戰(zhàn)對指揮員和部隊的要求都很高,事先須認真選擇地形,既要保證隱蔽好部隊,又不能離戰(zhàn)場太遠以保證戰(zhàn)斗打響后能迅速接敵,使敵人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特別是要在眼皮底下先把大隊的敵人主力放過去,這對部隊的素質要求甚高,對那些第一次參加這種戰(zhàn)斗、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農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沉不住氣或走火暴露了目標,不但不能消滅敵人,反可能變成自己送上門去被各方面都占優(yōu)勢的敵人所消滅。林彪還對火力進行了周密的分布配置,使自己一個連的火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21歲的林彪在此充分顯示了出色的組織和指揮才能。
戰(zhàn)斗的發(fā)展與林彪的設想十分吻合。
在戰(zhàn)斗打響后的第一時間,林彪就指揮神槍手們一陣排槍打死了敵人的營長。后衛(wèi)本來就比較麻痹,不如打先鋒的警惕性高。敵人的后衛(wèi)營做夢也沒想到會遭到突然襲擊,營長一死又失去了指揮,頓時亂作一團。在殺傷了一部分敵人之后,還未等敵人反應過來,林彪就指揮部隊發(fā)起了沖鋒,起義軍的戰(zhàn)士和手持梭鏢農民自衛(wèi)軍一起與敵人展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zhàn)。這個營的敵人還未來得及做像樣的抵抗就糊里糊涂地被林彪輕而易舉的消滅了。消滅了這個營,農民自衛(wèi)軍的裝備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勢力有所增強。林彪的部隊士氣大振,立即乘勝去追打前面的兩個營。前面的敵人突然遭到來自身后的襲擊一下也暈了頭,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只能撤退,更重要的是林彪指揮部隊來勢兇猛,始終不給敵人從容應戰(zhàn)的時間。敵人倉促之下的慌忙撤退亂了陣腳,林彪身先士卒帶領部隊乘勢一路兇猛掩殺,將敵人擊潰。在追擊戰(zhàn)中又消滅了不少敵人,只有跑的快一些的敵人才驚慌失措地逃進了耒陽縣城。連續(xù)兩戰(zhàn)獲勝,林彪所部士氣大振,當地人民紛紛要求配合紅軍一股作氣奪回耒陽城。
林彪認真分析了敵情,認為敵人雖然有一個師的兵力,但從廣西到湖南,地形民情不熟,又剛打了敗仗,正在驚慌失措之際。我們雖然只有一個連,但士氣高漲,還有群眾的配合,可以出奇制勝。他決定攻打耒陽,打出威風。林彪布置了一千多赤衛(wèi)隊員和敖山廟的兩千名農民自衛(wèi)軍由城東,南,西三面圍攻敵人,制造聲勢,混亂敵人,自己率紅二連擔任突擊隊,向敵人發(fā)起突然襲擊。同時派一部分農軍混入耒陽城中殺人放火里應外合。另一方面,林彪也很清醒,意識到也不能把敵人逼上死路作困獸猶斗,因為那樣憑我方的力量是打不過敵人的,而要放一條生路讓其逃跑,以便在敵人撤退時在追擊中打擊敵人,這樣才可能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戰(zhàn)果。戰(zhàn)局的發(fā)展與林彪的預想又一次十分吻合。敵人果然以為紅軍大部隊反攻,倉促棄城逃跑,紅軍乘敵人混亂,經過一夜激戰(zhàn),把一個師的敵人被打的落花流水,抱頭鼠竄,耒陽城重新獲得解放。紅二連乘勝猛追,在追殲戰(zhàn)中又消滅了一部分敵人。
首戰(zhàn)伏擊大捷后,威震三湘。林彪就是這樣,在中國革命尚處在低潮的時刻,在失去主力的情況下,用一個連創(chuàng)造了殲滅一個營,擊潰一個團,打敗一個師的神化,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就這樣,林彪又重占耒陽,迎回起義軍主力。朱、陳二位怎么也沒想到,留在敵后的林彪能用一個連把一個師的敵人打的狼狽不堪,很快提林彪當營長,一顆耀眼的新星開始在紅軍中升起。
◎第二次的“第一槍”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初,卻重整國威。
1937年的“七七事變”后,日寇侵華,國共和解。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準備開赴抗日前線。這時,林彪出任115師師長,可謂受命于危難之中。面對新的戰(zhàn)場,林彪躊躇滿志。這一回,他的對手將是窮兇極惡的倭寇。當時,國軍除在上海因憑借絕對優(yōu)勢兵力而頑抗了日軍三個月終不支敗退。在其他各地,國軍俱是一觸即潰、一潰千里,戰(zhàn)斗力之低劣、戰(zhàn)斗精神之萎靡,真是羞煞世人。日軍長驅直入,當真是如入無人之地。當時,中國人普遍悲觀失望、意志消沉,簡直把這些小日本看成了神魔鬼怪,連以死一拼的勇氣都蕩然無存。而小日本則是氣焰萬丈,對中國人的蔑視之心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在這個中華民族最危險的關口----“七七事變”80天后,當國人正悲歌“用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之時,林彪出擊了。林彪的第一擊,就落在了日軍王牌部隊——坂垣第五師團。在山西,在平型關,在險惡的山谷間,林彪運用他最拿手的伏擊戰(zhàn),超度著一千多名東瀛武士進了靖國神社。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平津之后,沿平漢、平綏、津浦鐵路長驅直入。9月中旬,西進日軍占據大同,其主力繼續(xù)南下。進占蔚縣、廣靈、靈丘的日軍第五師團主力企圖奪取平型關。為了配合國民黨第二戰(zhàn)區(qū)軍隊作戰(zhàn),我八路軍115師在林彪、聶榮臻的率領下,進駐平型關東南的上寨、下關地區(qū),待機殲敵。到達預定地點之后,林彪反復研究了雁北的地形和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認為只能尋找有利地勢打伏擊戰(zhàn),不能找陣地戰(zhàn)。經過對平型關一帶的地形偵察,最后確定利用日軍瘋狂而輕敵的弱點,占據有利地勢,設伏待敵,打較大規(guī)模的伏擊戰(zhàn)。
9月22日,日軍第五師團一部由靈丘進占平型關北部的東跑池地區(qū)。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于二十三日命令我一一五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一一五師接到命令后,林彪決定利用關溝至東河南鎮(zhèn)之間公路修在山谷中間的有利地形設伏待敵。決心下定之后,部隊于二十三日隱蔽進入平型關以東冉莊和東長城村待機。與此同時,派出騎兵營和獨立團向靈丘方向活動,鉗制日軍,以便保障主力的翼側安全。9月24日,一一五師組織了營以上指揮員進行現場勘察,并做出了具體部署。是日夜晚,各部隊冒大雨向指定位置開進。25日拂曉,部隊全部進入設伏位置,完成了各項戰(zhàn)斗準備。
9月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攜帶大批輜重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開進,日軍大搖大擺,根本不以為有中國軍隊敢于阻擊。上午七時左右,日軍全部進入一一五師設伏地區(qū)。指揮員當機立斷發(fā)起進攻命令。一陣伏擊的槍彈,給敵人大量殺傷。隨后各團利用有利地勢發(fā)起沖擊。六八五團經激戰(zhàn)殲敵一部。六八七團切斷了日軍的退路。六八六團第一、三營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日軍雖遭突然打擊,戰(zhàn)斗力仍非常強大,還能組織起強大的火力進攻。我八路軍對日軍進行分割包圍,多次打退日軍突圍。東跑池方向的日軍回援被圍,被六八五團打退。戰(zhàn)斗進行到十三時左右,被一一五師圍住的日軍全部被殲。但駐守團城的國民黨軍隊臨陣脫逃,給東路池一帶的被圍日軍留下了機會,使這部分日軍得以突圍逃走。這次伏擊戰(zhàn),由于部署周密,動員有力,指揮得當,所以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zhàn)。此戰(zhàn)殲滅日軍一千余人,繳獲步槍一千余支,輕重機槍20余支。擲彈筒29余具,火炮一門,戰(zhàn)馬53匹,擊毀汽車百余輛,馬車二百余輛。
平型關之戰(zhàn),是我八路軍挺進抗日戰(zhàn)爭前線后的第一仗,也是中國軍民殲擊日軍規(guī)模較大的一次。此戰(zhàn)之前,侵華日軍并未遇到什么抵抗。他們把幾十萬華北國民黨軍隊驅趕得望風而逃。所以,平型關大捷意義非常重大。它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打出了中國人抗戰(zhàn)的決心,打出了我們八路軍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正是由于平型關戰(zhàn)斗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此戰(zhàn)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zhàn)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當時正值林彪30歲,“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這一仗,林彪成了全中國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同時,這位有著一副濃眉大眼的年輕師長,也成了全國少女心中的偶像。林彪為全體中國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也給了狂妄的小日本當頭一棒。實事求是地說,平型關一戰(zhàn),不過是個小小戰(zhàn)役,殲敵也不過千余人。對于日軍來說,損失并不嚴重,也沒有絲毫削弱日軍強勁的戰(zhàn)斗力,更談不上扭轉整個中日戰(zhàn)局。但這是自抗戰(zhàn)爆發(fā)以來,中國人打贏的第一個大勝仗。從這個意義上講,給予這一勝仗怎樣的贊譽都不過分。
原先畏敵如虎的中國人終于明白:日本人并非不可戰(zhàn)勝,日本人不可怕,他們也會失敗,也會死亡。中國人是能夠和日本人拼死一搏的。這對鼓起全民意志、激勵全民士氣,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這也是自甲午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對日作戰(zhàn)的第一場勝仗。也就是說,經過了幾十年的漫長歲月,受盡屈辱的中國人第一次打敗了日本人。請大家記住,第一個打敗日本人的中國人,是林彪。
◎林彪在解放戰(zhàn)爭中打響的又一個“第一槍”,更是勢如破竹。
1945年毛澤東親手點將-----欽命林彪“掛帥”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和中共東北局書記等職。林彪率領十一萬“小米加步槍”的劣勢裝備軍隊進入東北后,環(huán)境并不是多好,可謂“叫化子打狗,邊打邊走”,一開始并不順利。士兵逃跑層出不窮,屢禁不止。要槍沒有,蘇軍不給他們,要糧食沒有,畢竟老百姓認得是國民黨,他們代表的是政府,可林彪就這樣堅持下來了。在1946年8月份的東北局會議上,林彪對于東北局勢的發(fā)展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戰(zhàn)略意見。即東北戰(zhàn)局的發(fā)展大體上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敵人進攻,我們運動防御并主動撤出一些地區(qū);第二階段:敵人占領了城市,進攻遲緩下來,我們則在運動中伺機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并開始局部反攻;第三階段:我們發(fā)動全面反攻,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把剩余敵人孤立在幾個點和線上,最后加以消滅。
大戰(zhàn)開即,在遼沈決戰(zhàn)的前夜,林彪的戰(zhàn)前動員說得極其簡短而令人振奮,他說:“敵人即使是老虎,但不要忘記我們八路軍是專門打老虎的勇士!”當時的他領導的中共東北局和東北野戰(zhàn)軍,執(zhí)行黨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策略,放棄大中城市,下到農村搞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權,發(fā)動人民群眾,壯大武裝力量。在形成穩(wěn)定格局之后,東北野戰(zhàn)軍從北向南展開進攻。通過“四保臨江”扼制住了東北蔣軍的進攻勢頭,又經過1947年的夏季和秋季攻勢,開始大量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再經過1947年冬和1948年春兩個強大攻勢,國民黨軍隊退守到長春、沈陽、錦州等大城市和十來個小城市。此時我東北野戰(zhàn)軍在數量上已超過了敵人。
四野的無往而不勝,得益于林彪的指揮很細膩,而且在攻堅戰(zhàn)上的威力,全軍屬第一。例如,林彪要求炮兵的第一顆炮彈要打到敵人的指揮部,(這實際上就是空地一體的“斬首行動”)。同時分割敵人的防御陣地,打亂敵人的防御體系。這種打法常使敵人的首腦機關在我攻城不久即迅速遭到打擊,難以對部隊進行有效的指揮。四野并不是天生會攻堅,比如三打四平時就沒有打好。但是由于林彪善于總結經驗,提出新戰(zhàn)法,所以在戰(zhàn)爭的后期四野的攻堅威力是其它野戰(zhàn)軍無法比擬的。
遼沈戰(zhàn)役短短兩天。戰(zhàn)局一開48個小時,蔣軍十萬大軍齊解甲,創(chuàng)下了中共戰(zhàn)史上空前絕后的業(yè)績。他的東北野戰(zhàn)軍發(fā)動的整個遼沈戰(zhàn)役,歷時52天風掃殘云,以傷亡六萬九千余人的代價,換取了全殲兵敗如山倒的東北敵軍四十六萬人和解放東北全境的重大勝利。難怪蔣介石十分眼饞地說林彪是:“一個戰(zhàn)爭魔鬼!
●多謀善斷,言簡意駭
林彪特別重視總結戰(zhàn)術,戰(zhàn)后大會、小會四面開花,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勝仗不大提,尤其喜歡提敗仗,一個敗仗講起來沒完,大會講,小會講,專門開會講。1946年9月12日他向軍委發(fā)出這樣的電報:“我們甚盼吸收關內作戰(zhàn)經驗,望將冀魯豫及蘇北等地的作戰(zhàn)經驗特別是夜戰(zhàn)經驗在戰(zhàn)役,戰(zhàn)斗,在技術上的各種辦法陸續(xù)告我們以便研究吸收!彼麑ψ约旱膽(zhàn)術不滿足,還要吸取其他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術精華。
林彪狠抓細節(jié),心細如女人。早在紅軍時代,連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后兩條,“買東西要付錢”、“要講衛(wèi)生,蓋廁所離住家要遠”也是心細如發(fā)的林彪給加上去的。
林彪很會化繁為簡。1966年后,林彪又像當年推廣他的“六項戰(zhàn)術原則”那樣,把毛澤東思想以“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化、把重復的事情習慣化”這四階段推行過程,在全國推行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第一階段:文革前,當時的毛澤東選集4卷太復雜,很難記憶,不便于推行;第二階段:文革一開始就出現簡化成一本毛主席語錄的‘紅寶書’,人手一本,家喻戶曉;第三階段:怎么重復呢?每人每天都要背誦語錄,早請示、晚匯報、跳忠字舞、開斗私批修會。第四階段:久而久之,人們已經習慣了把毛主席語錄當日常用語,結果當時八億中國人都成了‘毛澤東思想教徒’……
林彪話語金貴的確是出了名的,簡練而干脆,從不啰唆而言簡意駭。他不愛講話,但講出的話非常簡短,精煉,深刻,有特點,引人深思,回味無窮。林彪一般只管軍事,每天看地圖,羅榮桓稱之為林總的重點主義,林彪說話也只講重點,這類故事很多。
1.林彪被邀請在延安黨校講馬列課,大家都準備記錄下抗日英雄的教導,都準備了紙筆,可是林彪上來后只說了一句話:“資本主義是少數人發(fā)財,共產主義是大家發(fā)財,講完了”,說完走下講臺,眾人目瞪口呆。
2.在塔山阻擊戰(zhàn)中我軍傷亡慘重,程子華電話向林彪報告損傷情況,林彪聽完后,對手下人平靜的說:“告訴程子華,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3.在遼西追殲戰(zhàn)中,我軍部隊建制打亂,指揮不靈,部下向林彪匯報,林彪聽完后同樣平靜的說:“亂不亂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
4.衡寶戰(zhàn)役,丁大膽的135師孤軍深入,林彪在作戰(zhàn)室地圖前足足看了半天地圖沒吱聲,最后嘟囔出一句:“白崇禧會不會動?”,一句話,看出了林彪已經知彼知己,決定了衡寶會戰(zhàn)的勝局。
5.遼西會戰(zhàn)時,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說了句:“只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這飯怎么吃?”
6.在抗美援朝期間,上甘嶺戰(zhàn)役剛開始,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出國前專門請教林彪怎么打,林彪就說了一個字:拖。事實證明,林彪的判斷是正確的,王近山對此表示了深深的折服。
7.六十年代,越南領導人向林彪請教如何贏得越南戰(zhàn)爭的勝利,林彪從嘴里只吐出了一個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8.他向來是個勤于思考的人,他最大的樂趣似乎是讀書。由葉群和秘書幫助,他涉獵的問題更廣泛了。他讀書的特點是刪繁就簡,他愛剪書,看一次剪貼一次,幾次后剪得只剩幾句話。
9.一九六零年十月,在全軍高級干部會議上,他曾談起讀書,他說:“我們要站在書上來讀書,不要爬在書下來讀書。要批判的讀,要吸取的讀。書應該為我服務,而不是我為書服務。讓書牽著鼻子走,我不干。有些書就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么新東西,只是舊思想、舊材料、舊詞句、重新編排了一下,換了個地方,就像搭積木一樣從這塊換到那塊,就是那么幾塊板子。
10.他看《老子》,說里面充滿了辯證法,但不能把人們團結起來,把力量集中起來,部隊不宜提倡。
11.他對中國歷史方面的書籍尤有興趣,從中領悟歷代開國將帥的命運,考慮如何處理高層領導關系。他的筆記中有“西漢故人以權貴不全、南陽故人以悠閑自保”的話。
12.他在一本名為《曹操》的書上,關于曹操當宰相后,自覺得成“騎虎難下之勢”的敘述旁批道:“不要輕易騎上去!
13.他在臥室里高懸條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舉一反三,軍為商用
至此,有人會問:林彪以上的軍事戰(zhàn)績與當今的市場營銷大戰(zhàn)有什么聯系?我說,有。啟示有三:
一是市場營銷經理們應該學習林彪專注其長,并發(fā)揮到極致的一個“特”字。
且看,國有特色蓬勃興邦;企有特長市場火旺;人有特點過目不忘;仨直1928年威震三湘的耒陽伏擊運動戰(zhàn),正是他一出手就“發(fā)跡”的虎嘯之仗。如果他不善于總結、歸納并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話,其歷史只能到此為止,也談不上而后的崛起?墒,正像我在文中寫到的“林彪是注定不會埋沒在人群中的”。善打伏擊運動戰(zhàn),林彪發(fā)現認識了自己,伏擊運動戰(zhàn)也成就了林彪,而且專打伏擊運動戰(zhàn)又成了貫穿林彪軍事生涯一生的主線,也是他在所有將帥中脫穎而出、最具差異的特點。假若說耒陽戰(zhàn)役僅僅是他伏擊運動戰(zhàn)的“小試牛刀”、平型關戰(zhàn)役是他伏擊運動戰(zhàn)的“再度輝煌”,那么,解放戰(zhàn)爭中他把整個東北當成最大的“伏擊運動圈”,結果48個小時,十萬國軍齊解甲;遼沈戰(zhàn)役,歷時52天,全殲敵軍四十六萬人并解放東北全境;上演了更為壯觀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赤壁大戰(zhàn)”。從這個意義上說,林彪應當稱的上一個“伏擊運動戰(zhàn)大王”!林彪這一“專注特長”的成功經驗,對我們市場營銷經理們非常寶貴。因為他所專注的,也正是我們今天要關注的,即做市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一旦發(fā)現了它(尤如林彪發(fā)現自己擅長伏擊運動戰(zhàn)一般),就要把它專研透徹,考備復制,延伸放大。今天的許多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不也充分地證實這一點嗎?當年的三株口服液,不就是靠著張貼標語、巡回義診、專題廣告三大市場推廣“看家本事”而行銷全國80多個億的嗎?而今的腦黃金不也是憑著天天喊“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黃金”的傳播廣告使家喻戶曉的嗎?
二是林彪的“工于算計,深思遠慮”
正應了我們做市場的那句話:營銷講究計算與算計。計算什么?計算成本,計算做市場的投入產出比。算計什么?算計市場營銷過程中,怎么開局、如何拓市、高潮在哪里、勝券幾許、敗算咋辦等等。就像林彪(開仗前后琢磨“知彼”,這工夫大凡將帥都做得到;但自個兒這邊的“知己”功夫就考將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見識、智慧了。這“知己”不單要為將為帥的本人分解得透徹,連對自己手下的脾氣、個性以及戰(zhàn)績。應該把他們每一個人放到什么位置、什么戰(zhàn)場上,什么形式的戰(zhàn)斗更能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等問題都考慮到了)。他對戰(zhàn)場兵力的計算可以精確到一個營甚至一個連。他不打無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在進攻時他要計算到有全勝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還要留出退路。而且林彪的不僅會算計,還十分注重細節(jié)。他要求各級干部,“每次攻擊之前均須走在部隊之前,迅速偵察地形”。不正提示了今天的營銷經理們做市場之前,搞好市場調研的重要嗎?
三是林彪抓執(zhí)行力的“武當功”
他最高妙之處就是先從解決部下的“能”字上下功夫,F代企業(yè)在管理上最容易犯得一個錯誤就是,讓部下干一件事,從不考慮他能不能的問題,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部下干不好、也干得不到位,還滿怨他不負責任?墒橇直朐缭诎雮世紀前就懂得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面對沒文化的農民大軍,首先設計制定了筒而易行的“六大戰(zhàn)術原則”,并言傳身教,甚至親自帶頭去做。結果,經他打造并掌握了他這套“原則”的四野虎狼之師,揮鞭所指,勢如破竹,將國軍一個師接著一個師地殲滅,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去攻克,戰(zhàn)略戰(zhàn)術之精湛、士氣之高昂、戰(zhàn)力之強大、運動之神速令中外敵友人士瞠目贊嘆不已。至今回首,無不令人拍案稱奇!
- 上一篇:修煉營銷內功的十字真經
- 下一篇:2萬多雙愛心童鞋,一路向西 溫暖進西藏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