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鞋】太多了?當下大家都在消費什么樣的球鞋?
不知道看我們內容的朋友,有沒有接觸過“谷子”?
如果你不知道谷子是啥的話,拿我這個外人的眼光來看:就是個壓印的徽章,技術含量不大,貴在版權和顏值,而不在工藝和材料上。
我知道今年谷子很火,很多商圈因為谷子店,重新喚醒了生機。周末回了趟昆明的我,發(fā)現谷子店的覆蓋率非常之夸張,尤其是學校附近,放學的一瞬間,谷子店直接爆滿,不對,不是谷子店,嚴格意義說是文具店,只是大家都去看谷子和買谷子罷了。
除了谷子外,卡片也擺在了文具店最為顯眼的地方,小馬寶莉站穩(wěn)了C位。關注XCin久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卡片上面的投入不小,但是我心里清楚,卡片沒有任何【有用】的地方,除了拆到隱藏款獲取的情緒價值,以及收集,整理過程帶來的充實感外,其它方面,卡片沒有任何意義。它更像是【歐氣PK】的附屬品,沒有額外的使用價值。
小時候我們買的玩具,什么悠悠球,四驅車,可動人偶等等,他們都是有【可玩性】的,即使是卡片,也有競技類,對決類的卡片,它們也屬于有【可玩性】的產品,但是谷子,收藏性質的卡片,在我粗暴的看來,都屬于【沒用】的東西。
我妹妹今年初二,回去陪她的這幾天,咔咔買了幾千塊的谷子和谷子周邊,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市場上有為谷子專門設計的書包,還可以給谷子“穿衣服”。算是開眼界了。
買著買著我也好奇,為什么我們要花這么多錢和精力,在這些【沒用】的東西身上呢?
原因其一,前面也提到了,情緒價值。其二,根據妹妹的描述,這樣的消費潮,多少帶一點跟風效應。因為身邊的同學都玩,自己也就慢慢入局了。
不過底層邏輯,在我看來,之所以我和妹妹會購置這么多【沒用】的東西,是因為【有用】的東西,我們已經充裕了,沒那么需要了。
我們不用為晚飯能不能吃上而擔憂,也不用擔心有沒有地方住,有沒有衣服穿等等問題,在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精神層面的需求,便成了【無用】商品涌入的契機。
拿球鞋舉例:
當我們對性能鞋的需求已經徹底得到滿足,我們還會考慮再購置球鞋嗎?
幾雙內場鞋能服務我一兩年,外場鞋也有幾雙性能不錯的輪換著穿,能打的鞋綽綽有余,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繼續(xù)買球鞋呢?
性能逐漸得到滿足后,我們會在乎什么?
首先,顏值。
我們會更想要好看的球鞋,哪怕是性能不夠極致,但顏值足夠出彩的球鞋,是我們會考慮的。
其次,故事。
這里的故事,包含品牌包裝的科技噱頭,為科技買單的產品,也包含球星,故事包裝的加成。比如誰穿著什么鞋隔扣了誰,誰穿了什么鞋完成了黑8,誰穿了什么鞋奪冠等等。
同樣的,有故事的球鞋,它不一定要有特別逆天的性能,穿出去能展現自己品味,能講故事,或者能感受到其它球鞋上體驗不到的腳感,都有可能讓我們掏錢買單。
在球鞋多到數不過來的情況下,我近期依舊會考慮的幾雙球鞋:
一雙純黑的Crazy 1,一雙涂鴉配色的LBJ4,買它們不圖性能,也不圖搭配,就是覺得它們故事性足,它們外觀特別,它們能帶來除性能之外的情緒價值。
以這樣的視角再去審視自己,我也能理解為什么現在的球鞋市場沒那么熱鬧的原因了:
在性能鞋過于充裕,【有用】的東西已經爛大街的情況下,那些【沒用】的,能帶來情緒價值的球鞋變少了。
當然,還是疊個甲,我不是說玩谷子和卡片的朋友們都在消費【沒用】的產品,畢竟情緒價值也是價值。部分谷子也有裝飾的作用。
而且我玩卡所花的費用,已經夸張到我不愿意直視了,我清楚我的消費動機,我也不會去否認深耕二次元的朋友們的喜好,只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描述:
漢堡可以管飽,外套可以保暖,但是谷子,撫慰的更多是情緒,而非使用價值。
回顧了我的鞋柜,為了情緒價值消費的球鞋,屬實是有點多了,因為喜歡奧特曼,為了情緒價值,也高價消費了不少現在不值錢的卡片和手辦。統計下來的話,我在【沒用】的產品上花的錢,是遠高于【有用】的消費的、
回顧你們的鞋柜和消費清單,當下的【沒用】消費更多,還是【有用】的消費更多呢?
我們對情緒價值的需求,是不是已經遠超實用價值的需求了呢?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