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向西”施壓國內體育鞋服企業(yè)
【-品牌觀察】2006年,作為耐克公司創(chuàng)始人,彼時68歲的Philip H. Knight開始考慮從公司CEO的位置上退下來。他的選擇有兩個,Mark Parker(下稱馬克)或是Charlie Denson(下稱查理)。
從外界的角度來看,馬克長于產品設計,其本人主持研發(fā)的Air Max氣墊鞋,曾一度幫助1986~1987年銷售額下降18%的重拾升勢;而查理則主要從事運營,長期拼殺在競爭最激烈的銷售最前沿。
Knight最終的選擇頗具智慧他讓馬克出任CEO,而查理就任耐克品牌全球總裁。這一安排的妙處是,對外,耐克仍然是一個偏重運動文化、關注精神追求而非斤斤計較于商業(yè)利潤的偉大公司;同時,查理執(zhí)掌的,旗下轄耐克籃球、足球、跑步、男子訓練、女子訓練、極限運動、運動生活七大業(yè)務,查理的商業(yè)才華和抱負亦有足夠施展空間。
在作出如此穩(wěn)妥安排后,Knight藏在酷酷的、似乎戴了一輩子從未摘下過的墨鏡后面,安心做他的董事局主席;而馬克和查理則作為他的左膀右臂,以耐克公司“鐵三角”中的少壯“兩角”,率領耐克迅猛奔跑。
還能有什么比這樣的安排更巧妙?
如果說馬克的設計靈感和天賦通過氣墊鞋等耐克豐富的產品設計已足以經受考驗,那么,查理的商業(yè)才干更需要其實在的商業(yè)報表得以佐證。
幾年內,查理當然沒有辜負Knight及耐克投資人的熱盼。一方面,因為準確預判,查理率領耐克成功躲過了次債危機的掃蕩你看,即便耐克不是北京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但耐克簽約贊助的22支中國國家隊仍然讓很多人覺得耐克似乎才是贏家。相反,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運會的“雙料”官方贊助商阿迪達斯,反而在奧運后立刻陷入了巨量的庫存危機。
另一方面,耐克全球尤其是大中華區(qū)的業(yè)務仍在快速、強勁增長。耐克在國內的銷售額不僅穩(wěn)居同行業(yè)頭把交椅,其占領中國超大、一二線城市后,從東部沿海發(fā)達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拓展的“西部深耕”亦陸續(xù)展開。
耐克“向西”,對于耐克的國內競爭對手來說,是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四年一個輪回,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即將到來之際,耐克年均20%左右的增幅仍然穩(wěn)健,但眾多國內品牌的產品已經開始滯銷,部分晉江體育用品企業(yè)甚至已經開始大量關店調整。
無論如何,看起來,國內體育用品企業(yè)的洗牌大幕確已拉開,這期間,耐克和們“向西”的沖勁和擠壓,當然是關鍵因素之一。(-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