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第一桶金的秘訣:冒險
伸出手,你的機會就在眼前!
機會是朵迷人的玫瑰花,盛開在荊棘叢中。
窮人來到花前,卻發(fā)現(xiàn)了荊棘,悲嘆:“我真倒霉!”他們想摘花,卻怕被荊棘劃破了手,繞著花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眼睜睜地看著花謝,一種難以名狀的悲哀襲上心頭。
富人來到荊棘前,發(fā)現(xiàn)了美麗的花朵,歡呼:“我真幸運!”他們伸出手摘花,手被扎疼了,劃破了,花也到手了。流著鮮血的手,捧著艷麗的花,一種從未過的幸福感蕩漾在心中。
窮人在機會之中發(fā)現(xiàn)了風險,他們懼怕失敗,逃避風險,坐失良機;富人在風險中發(fā)現(xiàn)機會,勇敢地捕獲機會。
能不能把握住機會,就看你有沒有冒險的勇氣;風險與機會成正比,風險越大,機會越多,越可貴;不敢冒險的人,是把握不住機會的。楊致遠說:“通常你決定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的話,最難做的決定不是能不能像比爾·蓋茨一樣賺很多的錢,最大的決定是能不能,愿不愿接受一種失敗的經(jīng)驗。你要知道,做我們這一行,只有萬分之一成功的機會!币徊恐赂皇,就是一部冒險史,財富奇跡是冒險者創(chuàng)造的。
要想把握住機會,先培養(yǎng)勇氣吧!許多人之所以一世無成,只是因為缺乏一點勇氣。
1、摩根是怎樣掘到第一桶金的?
1857年,摩根到鄧肯商行實習。一次,摩根遇到這樣的一件事:一位船長把一船咖啡運抵美國,但是買主卻破產(chǎn)了;他只得自個推銷一整船咖啡,一個陌生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推銷幾千噸咖啡,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船長向摩根表示愿意以半價出售。摩根決定買下這船咖啡!他請求鄧肯商行董事長同意購買,遭到拒絕;經(jīng)驗豐富的職員也提醒他不要上當。但摩根卻用父親的資金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因氣候原因而減產(chǎn),咖啡的價格漲了兩三倍。摩根因此大賺了一筆。
摩根是個冒險家,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他販賣武器大發(fā)橫財;在美西戰(zhàn)爭中,他承攬了政府全部的戰(zhàn)爭債券——2億美元;這場戰(zhàn)爭之后,他趁機向外擴張,成了國際投資家。
點評:半價購買咖啡,其風險只在于咖啡的品質(zhì)太低或買到假貨,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只需請專業(yè)人員鑒定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咖啡質(zhì)量有保證,其利潤至少是100%。利大弊小,這樣的風險應該冒。進行冒險首先要權衡利弊,只要我們能夠承受最壞的情況,應該去冒險。
摩根勇氣可嘉,初出茅廬,就敢做鄧肯商行不敢做的事,就敢做有經(jīng)驗的職員不敢做的事。摩根冒險的勇氣從何而來?
來源于自信,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來自于獨立性,他不為別人的意見左右。培養(yǎng)冒險的勇氣,就應該先培養(yǎng)自信和獨立性。
一部發(fā)財史,就是一部冒險史;冒險家掌管著財富大門的鑰匙。邵亦波給準備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一個忠告:“10個創(chuàng)業(yè)者只有一個成功,創(chuàng)業(yè)本身是有很大風險的,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比绻覀兣伦约撼蔀椤9個”失敗者中的一個,那么,我們不會失敗,也絕對不可能成功!
不敢冒險的人,把握不住任何機會;請相信:風險越大,收獲越豐厚。
2、林紹良靠什么起家?
1945年,荷蘭入侵印度尼西亞,印尼獨立戰(zhàn)爭開始了。林紹良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越過荷蘭軍隊的封鎖線,把軍火和藥品送給印尼軍隊。在軍火生意中,林紹良獲得了驚人的利潤,更重要的是他與蘇哈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在做軍火生意的時候,林紹良發(fā)現(xiàn)中爪哇出產(chǎn)的丁香煙遠近聞名,那里煙廠遍布。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僅爪哇這個地方每年就需要丁香2萬多噸,而且需求量還在迅猛增長。在戰(zhàn)爭年代,做丁香生意的利潤更是誘人,但風險也是很大的。林紹良著手設計丁香運輸路線,他得到蘇哈托的幫助,財源滾滾。幾年間,他就成了南洋有名的大商人。
點評:林紹良做軍火和藥品生意,風險很大,利潤驚人;做丁香生意,風險也很大,財源滾滾。冒險,讓小人物成為大商人,這就是冒險的價值。
要冒險,就必然要以喪失某些東西為代價,但必須保證不能失去最可貴的東西,最可貴的東西不是金錢,而是朋友。林紹良在冒險時,結交了蘇哈托這樣的朋友,為日后的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窮人致富的捷徑就是:冒險。窮人發(fā)財致富的最可貴的資本,就是冒險的勇氣。你一無所有,你還怕失去什么,為什么不賭一把呢?如果輸了,重頭再來,你還獲得了經(jīng)驗;如果贏了,得到將是人生的偉大飛躍!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有價值的事,都是有風險的,你越懼怕風險,你就越貧窮。
3、蓋茨是怎樣跨出第一步的?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2007年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中提到一件事:1975年1月,蓋茨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宿舍里給一個公司打電話,表達了出售軟件的意愿。當時那個公司正在研制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公司的人說:“我們還沒有準備好,一個月后你再來找我們吧!鄙w茨認為這是個好消息。因為,他的軟件根本還沒寫出來呢。蓋茨立即從哈佛大學退學,與同伴夜以繼日地寫軟件,邁出了偉大的一步。
點評:還沒有寫出軟件,就敢賣(比爾敢把軟件當期貨賣);前途未卜,就敢輟學,這種冒險精神或許就是蓋茨的偉大之處吧!
窮人為什么不敢冒險?
面對機會,窮人總是在想:冒險失敗了怎么辦?他們唯恐失去所擁有的東西,他們卻不想想,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就是一張文憑——打工的“合格證”,一份微薄的薪水,一種平庸的命運,失去這些東西有什么可惜的;他們卻不想想,如果冒險成功,自己可能得到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一筆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
其實,如果冒險失敗,窮人失去的東西極為有限;如果成功,他們得到的卻是無限的。面對風險,多想想成功的喜悅,對失敗的恐懼就會減輕。
窮人最需要的是冒險,只有冒險,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什么時候開始冒險最好?
越早越好。摩根初出茅廬就冒險,比爾·蓋茨大學還沒有畢業(yè)就敢冒險,冒險要趁年輕,年輕是冒險的最好資本。年輕人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超越常規(guī),冒險失敗的機率最低;即使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年輕人永遠可以重頭再來。
4、江南春是怎樣闖進財富的大門的?
上海電影制片廠下屬的一家廣告公司到學校招聘兼職,月薪300元,工作內(nèi)容就是拉廣告。江南春干起了這個工作。他的第一個客戶就是匯聯(lián)商廈。人事科長告訴他,拿出一個腳本,如果創(chuàng)意好,就可得到1500元的報酬。江南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腳本,也不知道什么是創(chuàng)意,但他仍答應下來;氐綄W校,江南春苦干了一夜,終于拿出了一個“腳本”。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見人事科長。沒想到那位科長對他的創(chuàng)意感到滿意,于是,江南春拿到了1500元。他得到的不僅僅是1500元,而是一項事業(yè),一筆人生的財富。
點評:不懂什么是腳本,就能拿出一個“腳本”,江南春有比爾·蓋茨之風。機會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甚至是毫無準備的時候突然到來。為了抓住機會這位不速之客,我們需要的是拼命努力,而不能束手無策,即使不知道如何做,也必須立即開始行動。如果非要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才去尋找機會,你必將一無所獲。
5、孫正義是怎樣邁出第一步的?
孫正義雄心勃勃地要向出版業(yè)進軍,他拿著《袖珍型電腦圖書館》的樣書——一本粗糙的書,去找田邊先生。田邊直言:這樣的書是賣不出去的,要想進入出版業(yè),必須請日販與東販承攬發(fā)行業(yè)務。孫正義問:“田邊先生,什么是代銷?日販和東販是什么公司?”田邊先生這才知道,原來,孫正義對出版業(yè)是一無所知的。
經(jīng)不住孫正義的軟磨硬泡,田邊先生把他介紹給了日販和東販。憑借田邊先生的關系和孫正義的口才,他很快就與日販和東販建立了交易關系。
點評:孫正義對出版業(yè)一竅不通就敢涉足,這是冒險精神;軟磨硬泡,這是堅韌;憑借田邊先生的關系和口才抓機會,這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冒險精神、堅韌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把握住機會,冒險精神是把握機會的首要的基本條件,沒有冒險的勇氣,堅韌和充分利用條件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6、李衛(wèi)國是怎樣成功的?
1996年,李衛(wèi)國在北京參加中國建筑防水材料工業(yè)協(xié)會年會。在會上,一位同行說,毛主席紀念堂漏水……聽到這里,李衛(wèi)國就沖出會場,直奔毛主席紀念堂。費盡周折,才找到紀念堂管理處。他的方案通過了嚴格的專家論證,他本人也通過了政治審查。工程費用200萬元,李衛(wèi)國不用國家出一分錢,他承擔了這項工程。工程以過硬的質(zhì)量通過了驗收。李衛(wèi)國在北京名聲大振,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三峽清水江水電站等300多個國家重點項目的防水工程都由他做。
一天中午,李衛(wèi)國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新聞。新聞中提到:國家要建6000萬平方米的儲備糧庫。李衛(wèi)國把飯碗推到一邊,拿出電話打了兩個小時,最后才查到了那個項目的負責單位。晚上,他帶上副總直奔鄭州。從鄭州回來,李衛(wèi)國花了100多萬元組織國家防水行業(yè)的專家對該項目進行論證。他承擔了67個糧庫的防水工程。
點評:李衛(wèi)國為什么能抓住機會?
一發(fā)現(xiàn)機會,他就“沖出會場”,就“把飯碗推到一邊”,他下手最早,行動最果斷。請記住:“先下手為強!睓C會不屬于最強大的人,而屬于行動最快的人。
機會像流星,往往是我們一楞神,它就無影無蹤了或者早被別人抓住了。要想抓住機會,我們就得像李衛(wèi)國那樣,一發(fā)現(xiàn)機會就竭盡全力撲上去。
要抓住機會除了速度最快,還得不惜一切代價。李衛(wèi)國的奉獻精神是他能夠抓住機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他免費為毛主席紀念堂做防水工程,而且工程質(zhì)量過硬,這種奉獻精神為他做了最好的廣告,給他帶來了不知多少個200萬元的回報。
7、李嘉誠是怎能樣成為“塑料花大王”的?
一天晚上,李嘉誠在《塑膠》雜志上讀到一則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開發(fā)出了塑料花,即將投放市場。李嘉誠心中一亮,這難道不是長江塑膠公司大發(fā)展的良機嗎?
第二天,李嘉誠放下自己手中繁雜的工作,只身前往意大利“偷藝”。來到意大利,費了很大的周折,才在那家生產(chǎn)塑料花的公司找到了一份搞清潔的工作。
一個香港大老板在意大利變成了清潔工!
李嘉誠整天推著小車在各車間清理廢品,他努力地觀察生產(chǎn)流程,認真傾聽有價值的談話,一回到宿舍,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李嘉誠掌握了塑料花制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領,他購買了各式各樣的塑料花,裝了一大包,帶著資料和樣品回到了香港。一回到工廠,他就用重金聘請了幾位塑膠專家開始研究開發(fā)具有東方格調(diào)的塑料花。不久,長江塑膠廠生產(chǎn)的塑料花上市了。憑借物美價廉的優(yōu)勢,李嘉誠在香港引發(fā)了塑料花熱潮。李嘉誠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大舉進軍歐美市場。到1959年,李嘉誠就成了世界著名的“塑料花大王”。
點評:李嘉誠速度真快,第一天晚上在香港得到消息,第二天就來到意大利;李嘉誠的行動真果斷,一個大老板能放得下一切工作,遠走意大利“偷藝”。正是果斷和快捷,讓李嘉誠抓住了發(fā)展的良機,一舉成就了莫大功業(yè)。
一次,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兼總經(jīng)理杰克·韋爾奇來中國講課,一位企業(yè)的高級主管,聽完課后,問韋爾奇:“您講的內(nèi)容,我也差不多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
韋爾奇說:“那是因為你僅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
能否把思想以最快的速度轉(zhuǎn)化為行動,使得天賦差不多的人,在成就上產(chǎn)生天壤之別。
8、蓋茨是怎樣搶到機會的?
1974年,保羅·艾倫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介紹世界上第一臺微型機的文章,他感到一場計算機的革命就要來臨。艾倫急忙拿著那本雜志去找比爾·蓋茨?戳四瞧恼拢w茨與艾倫商量,共同創(chuàng)業(yè)。兩人一拍即合。在隨后的八個星期里,他們倆夜以繼日地工作,用Basic語言編出了一套程序。他們帶著程序走進那家微型計算機生產(chǎn)廠家,與廠家簽訂合同:廠家付給他們3000美元,以后每出一份拷貝再付30美元的版稅。1975年,微軟成立,比爾·蓋茨任總經(jīng)理,保羅·艾倫是副總經(jīng)理。
點評:機會是有限的,有多少人瞪著眼睛尋找機會,機會一出現(xiàn),大家同時看到它;但只有最拼命的人,才能抓住它。
可以肯定:在1974年,最先讀到那篇有關微型機的文章的人,絕對不是艾倫;看過文章的人很多,其中技術水平最高的,也不是艾倫他們;意識到那場計算機革命即將來臨的人很多,可為什么微軟沒有在其他人手中產(chǎn)生?
因為蓋茨和艾倫一發(fā)現(xiàn)機會就拼命地搶奪。把握機會是需要拼命精神的。拼命精神可以使后起者超過先行者,可以使技術水平低的人戰(zhàn)勝強大的對手。
阿姆茲·普雷姆吉,印度IT業(yè)的領袖,《福布斯》雜志評出的全球10位最有影響力的富豪之一。1977年,普雷姆吉發(fā)現(xiàn)計算機市場具有巨大的商機,抓住IBM撤離印度的時機,集中全部精力和財力主攻軟件市場。當年投入的200萬美元現(xiàn)在已經(jīng)增長到72億美元。他堅信:“好的戰(zhàn)略只是成功的1/3,更重要的是抓落實!彪x開了行動,再好的戰(zhàn)略也毫無價值。
9、哈默是怎樣后來居上的?
當年,許多大公司已經(jīng)注意到南方對姜汁酒的需求量會大幅度增長,也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準備:有的囤積居奇,有的哄抬價格,有的大量收購生姜。當時,哈默正在經(jīng)營制藥廠,得知這一消息,就去南方進行了一次考察,他發(fā)現(xiàn)生姜價格正在暴漲。他立即派采購員到印度、斐濟群島等幾個向美國出口生姜的國家,買下了生姜,數(shù)量極大,以至于壟斷了美國的生姜市場,很多大商號也得從他那里買生姜。
點評:發(fā)現(xiàn)南方對生姜的需求量大增最早的人不是哈默,行動最早的人也不是哈默,但在生姜市場上,最大的贏家卻是哈默。
快速行動不是盲目行動,而是把力量集中到關鍵處,力求掌握競爭對手的命運;快速行動不是跟著別人跑,而是獨劈蹊徑,達到獨占鰲頭的境界。
怎樣讓快速行動產(chǎn)生最好的效果?
讓我們再看一則實例吧:
上世紀,在美國西部大開發(fā)時期,東部一個小鎮(zhèn)有兩個青年鞋匠比爾和查理各拿著5000美元,到西部尋找機會。事情就是這樣巧,他們都把目標鎖定在西部同一個小鎮(zhèn)——比靈斯,他們都要在比靈斯辦一個鞋廠。
比爾認為只有趕在查理之前到達比靈斯,才能搶占最好的地方,為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爾租用一輛最快的馬車直達比靈斯,馬上在一個繁花地帶租下廠房,招聘員工,組織生產(chǎn)。這時查理還徒步走在路上。他與同行的人們聊天,觀察人們腳上的鞋,問人們喜歡什么樣的鞋,他整整走了一個多月,也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diào)查研究。到達目的地,查理在偏僻的郊區(qū)租下了廠房……
比爾生產(chǎn)出精致的鞋子,以最快的速度就進入了市場,力求獨占市場。這時,查理的工廠還沒有開始生產(chǎn)呢?墒潜葼柕男瑖乐販N,倉庫里堆滿了鞋。這個小鎮(zhèn)似乎是一個大工廠,到處都是在建項目,打工者比當?shù)厝艘喑鰩妆。這些打工者不講究漂亮,只求實惠,他們需要的是耐穿的鞋子。查理生產(chǎn)出一種非常耐磨的鞋,深受打工者的喜愛,銷售異;鸨。比爾的工廠開始仿制查理那樣的鞋,很快也生產(chǎn)出受打工者歡迎的產(chǎn)品。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讓兩個制鞋廠限入困境。
為了擺脫危機,比爾不得不大量裁員,克扣工人的工資。勞資雙方矛盾尖銳,經(jīng)營越來越困難。只得申請破產(chǎn)。
查理真誠地與員工協(xié)商:“我理解大家的難處,如果有人能夠找到更好的去處,可以多領幾個月的薪水,我歡送你們;等咱們公司將來發(fā)展壯大了,我真誠地歡迎你們回來。如果愿意留下來與我共渡危機,暫時不領薪水,只領少量的生活費。危機過后,我加倍償還,工資和福利將大幅提高。”由于查理在平時總是極盡所能地幫助有困難的員工,大部分員工留下來,還為公司集資近一萬美元。
危機過后,查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采取高工資、高福利策略,大大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事業(yè)獲得了大發(fā)展。
快速地行動不是一味地求快,而是在找準切入口之后,再瘋狂地行動?焖傩袆拥那疤峋褪钦{(diào)查研究,選準切入口。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