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巷有個鞋匠世家
【中國鞋網(wǎng)】1900年前后,福州東街口附近的一家手工鞋店,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學(xué)徒,名叫鄭依俤。為了吃口飽飯并盡量貼補(bǔ)家用,依俤常常敲敲打打工作到凌晨兩三點。
一個世紀(jì)以后,鄭依俤的孫子,近50歲的鄭品劍,依然在東街口附近的花巷深處,每夜鞋底鞋幫的,敲打縫補(bǔ)到半夜。
前些天恰逢六一,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擠在鄭家狹小的房間里面,定做了不少小舞鞋。
多年來,鄭家三代都固守著自己不到100平方米的家,房間里面除了60年代的三門廚,70年代的五斗櫥等一些古老的家具及中間用來裁剪鞋幫的一張大桌外,其余空間都塞滿了密密麻麻的舞鞋。
只是多年以后的鄭品劍,專攻舞鞋,“我爺爺和爸爸所在的年代,大家都喜歡穿手工鞋子,到了1992年,我們就開始專攻舞鞋,因為練舞人的腳,多少有點變形,鞋子不好買。”鄭品劍的太太林女士說。
鄭家從老祖宗開始,就珍藏了幾百張形形色色的腳掌圖。來他們家的訂戶,一般先要量腳裁鞋,畫下鞋樣,譬如很多芭蕾舞演員,腳趾短且常常骨骼突出擠在一起,老繭很厚,就要鞋面裁大一些,以求舒適。一些跳國標(biāo)舞的人,腳掌很厚,就要把鞋底弄寬一些,穿著才舒服。
上世紀(jì)80年代到90年代,舞場成為大眾娛樂的主要場所,那一段時間生意很火,林女士說,每天敲打出十多雙,還供不應(yīng)求,把鄭品劍的背都敲駝了。
鄭家的舞鞋,鞋底起初都是用真皮粘膠而成,用純手工敲打的方式密封黏合,穿著跳舞好,但是穿去逛街就很費鞋。后來鄭師傅就在鞋底上加了一層輪胎皮,可以買菜跳舞兩用。
鄭師傅說,做鞋匠最苦了,三代人都敲得弓腰駝背,現(xiàn)在兒子表明不接受自己的衣缽,他要抓緊時間,留下最好的作品給大家。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hù)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