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白領買房不如租房 租房的日子其實也很幸福
許多人認為,住在屬于自己的房子里,才會真正有家的感覺。一種必須澄清的理念是,買房是改善居住條件的途徑,租房也是改善居住條件的途徑。當租賃成為一種常態(tài),生活就不會因為租房而變得不幸福。
從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現(xiàn)狀來看,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買一套房子。比如香港,相當多人都沒有屬于自己的房產,很多市民甚至還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屋內。
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長時間租房住的人也非常多。在他們看來,病了有醫(yī)療保險,老了就住到養(yǎng)老院去,能享受的時候就盡情享受,何必為了一套房子累死累活?《欲望城市》中的凱利就是這樣。如果把她所有買鞋的錢加在一起足夠支付房子的首付,可她卻從來沒動過這個念頭。熱點新聞
時下,不少年輕人對租房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總認為租房花了錢到頭來房子還是人家的,自己仍是“一無所有”。事實上,結婚前耗費數(shù)十萬元、上百萬元買了房,不過是將未來幾十年租房的錢,集中在短期內支出而已。打個比方說,一套總價100萬元的商品房,不考慮利息成本,就按70年計算,再加上物業(yè)管理費,平均分攤到每年的花費在1.8萬元左右,每月就是1500元。
倘若拿這筆錢租房,盡管從表面上看,租上10年,付出18萬元,房子還不是自己的,似乎很不劃算。但假如在租房的10年中,出現(xiàn)比目前房價水平下跌20%的情況,目前100萬元的房子就便宜了20萬元,這租房的10年就等于白住了。再說,這100萬元在10年內還可以找個銀行理財品種,以年收益5%計算,10年可獲利50萬元,足夠付租金。更重要的是,10年以后造的房子肯定比現(xiàn)在的好。
租房,不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理財之道。許多人不是投資客,他們是只有一套房子自住的普通人家,但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毅然決定賣掉自己僅有的一套房,開始“顛沛流離”的租房生涯。他們住在別人的房子里,用賣掉房子換來的錢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說:“生活,不應該被房子困住。”
- 上一篇:噩夢只因人際職場焦慮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